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JB/T 5331-2011潜油电机用特种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圆线
JB/T 5331-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5331-2011

中文名称:潜油电机用特种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圆线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Particular types of aromatic polyimide tape wrapped round copper wire for submersible motor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1-05-18

实施日期:2011-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潜油 电机 特种 聚酰亚胺 薄膜 绕包 铜圆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10电线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2带绝缘层电线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JB/T 5331-1991

出版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书号:15111·10185

页数:15页

标准价格:15.0

出版日期:2011-08-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陈惠民、王新营、张敬平、刘明福、周志云、杨绪清、顾新梅、戴涛、曹恒泰、徐进法、张震宇、俞安琼、杨勇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申茂电磁线厂、江苏迅达电磁线有限公司、沈阳市宏远电磁线有限公司、江苏豪威富集团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潜油电机用特种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圆线的术语和定义、代号、产品表示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项目、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H级及以下潜油电机及类似的充油型特殊电机用绕包线,也适用于潜油泵电缆绝缘线芯用绕包线。
本标准代替JB/T 5331—1991《聚酰亚胺-氟46 复合薄膜绕包铜圆线》。
本标准与JB/T 5331—1991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定义、代号、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本版的第3 章,1991 年版的第3 章);
——增加了扭绞试验负荷的规定(本版的5.1.1,1991 年版的5.4);
——删除了可按80%的电压进行耐电压试验的规定(1991 年版的4.9)。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申茂电磁线厂、江苏迅达电磁线有限公司、沈阳市宏远电磁线有限公司、江苏豪威富集团有限公司、无锡环宇电磁线有限公司、浙江洪波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锡洲电磁线有限公司、诸暨市宏磊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金瑞电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申港电磁线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惠民、王新营、张敬平、刘明福、周志云、杨绪清、顾新梅、戴涛、曹恒泰、徐进法、张震宇、俞安琼、杨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 5331—1991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代号及产品表示方法 1
31 术语和定义 1
32 代号 2
33 产品型号 2
34 产品表示方法 2
4 技术要求 2
41 材料 2
42 尺寸 3
43 电阻 4
44 伸长率 4
45 柔韧性和附着性 4
46 热冲击 4
47 耐电压 4
48 击穿电压 5
49 耐油水 5
5 试验方法和检验项目 5
51 试验方法 5
52 检验项目 6
6 检验规则 6
7 标志及包装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聚酰亚胺薄膜性能 7
表1 导体标称直径及直流电阻 3
表2 绝缘标称厚度及极限偏差 4
表3 断裂伸长率 4
表4 柔韧性试验用圆棒直径 4
表5 附着性试验技术要求 5
表6 耐电压 5
表7 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6
表A1 聚酰亚胺薄膜性能 7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9.060.10
备案号:32055—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331—2011
代替JB/T5331-1991
潜油电机用特种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圆线Particular types of aromatic polyimide tape wrapped round copper wireforsubmersiblemotor
2011-05-18 发布
2011-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代号及产品表示方法3.1术语和定义
3.2代号.
3.3产品型号.
产品表示方法
4技术要求,
尺寸.…
4.3电阻
4.4伸长率
柔韧性和附着性
热冲击.
耐电压
击穿电压.
4.9耐油水.
5试验方法和检验项目,
5.1试验方法.
5.2检验项目.
6检验规则.
标志及包装..
附录A(资料性附录)聚酰亚胺薄膜性能表1
导体标称直径及直流电阻...
绝缘标称厚度及极限偏差...
断裂伸长率…
柔韧性试验用圆棒直径
附着性试验技术要求
耐电压..
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聚酰亚胺薄膜性能
JB/T5331—2011
本标准代替JB/T5331一1991《聚酰亚胺一氟46复合薄膜绕包铜圆线》。本标准与JB/T5331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
JB/T5331—2011
修改了定义、代号、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本版的第3章,1991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扭绞试验负荷的规定(本版的5.1.1,1991年版的5.4);删除了可按80%的电压进行耐电压试验的规定(1991年版的4.9)。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申茂电磁线厂、江苏迅达电磁线有限公司、沈阳市宏远电磁线有限公司、江苏豪威富集团有限公司、无锡环宇电磁线有限公司、浙江洪波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锡洲电磁线有限公司、诸暨市宏磊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金瑞电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申港电磁线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惠民、王新营、张敬平、刘明福、周志云、杨绪清、顾新梅、戴涛、曹恒泰、徐进法、张震宇、俞安琼、杨勇。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T5331—1991
1范围
潜油电机用特种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圆线JB/T5331—2011
本标准规定了潜油电机用特种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圆线的术语和定义、代号、产品表示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项目、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本标准适用于H级及以下潜油电机及类似的充油型特殊电机用绕包线,也适用于潜油泵电缆绝缘线芯用绕包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048.8一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IEC60060-1:1989,NEQ)
GB/T3953—2009
GB/T 4074.1—2008
电工圆铜线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1部分:一般规定(IEC60851-1:1996,IDT)GB/T4074.2——2008
GB/T4074.3—2008
GB/T4074.5—2008
GB/T4074.6—2008
GB/T6109.1—2008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IEC60851-2:1997,IDT)绕组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性能(IEC60851-3:1997,IDT)绕组线试验方法
第5部分:电性能(IEC60851-5:2004,IDT)绕组线试验方法第6部分:热性能(IEC60851-6:1996,IDT)漆包圆绕组线第1部分:一般规定(IEC60317-0-1:2005,IDT)3术语和定义、代号及产品表示方法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
热级class
用温度指数和热冲温度来表示绕组线的热性能。3.1.2
导体conductor
去除绝缘后的裸金属线。
包覆层 covering
缠绕、绕包或编织在裸导体或绝缘导体上的材料。3.1.4
开裂crack
绝缘层上的裂口,在规定放大倍数下可看到导体。3.1.5
级grade
成品线绝缘厚度范围。
JB/T5331—2011
insulation
导体表面具有耐电压特定功能的涂层或包覆层。3.1.7
导体标称尺寸
nominalconductordimension
符合GB/T6109.1一2008规定的导体尺寸。3.1.8
windingwire
绕组线
用于绕组以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3.1.9
线wire
涂覆或包覆绝缘的导体。
正常视力
normal vision
20/20视力,若必要,用镜片校正。3.1.11
扭绞次数
twisttimes
绕包线试样在扭绞试验时,标距线段两端面同向旋转周数差的绝对值。3.2代号
薄膜绕包线——M。
聚酰亚胺薄膜—
-YF。
绕包层数:
双层薄膜绕包——E。
三层薄膜绕包——S。
级:1,2,3。
3.3产品型号
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线型号按如下表示:-
级代号
绕包层数代号
聚酰亚胺薄膜代号
薄膜绕包线代号
3.4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标准编号表示。示例:
导体标称直径为2.120mm,绝缘厚度为2级,三层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圆线表示为:MYF-S22.120JB/T5331—2011
4技术要求
4.1材料
4.1.1铜导体
绕包用铜圆线应符合GB/T3953一2009中TR型铜圆线的要求,铜圆线表面应清洁、光滑,不应有毛刺、擦伤、氧化层及油污。
聚酰亚胺薄膜
JB/T5331—2011
聚酰亚胺薄膜单面或双面涂有一种合适的粘结剂,如全氟乙丙烯,使薄膜绕包后能够通过烧结形成连续、粘结的绝缘层。
聚酰亚胺薄膜性能参见附录A。
4.2尺寸
4.2.1导体尺寸
薄膜绕包线导体规格、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对于按供需双方协议生产的非表1中规定的标称直径的绕包线导体,其偏差值应不超过标称直径的1%。
导体标称直径
绝缘和绝缘厚度
绕包方式和外观
导体标称直径及直流电阻
极限偏差
最小值
0.009 402
0.008 237
0.006 529
0.004 708
0.003 797
0.002 699
0.000 937
直流电阻
最大值
0.008 747
0.006 204
0.002 876
0.001 778
绕包方式可在供需双方间协商确定。绕包线需经高温烧结使绕包层粘结成为整体,绝缘层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起泡、分层和薄膜翘起等缺陷。4.2.2.2绝缘厚度
绝缘标称厚度及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薄膜接头处允许局部绝缘厚度增加0.100mm。3
JB/T5331—2011
双层薄膜
绝缘标称厚度
4.2.3最大外径
绝缘标称厚度及极限偏差
极限偏差
三层薄膜
绝缘标称厚度
极限偏差
最大外径应不超过表1中的导体最大外径和表2中的最大绝缘厚度之和,当最大外径符合要求时,允许绝缘标称厚度超过表2的规定值。潜油泵电缆绝缘线芯用绕包线的最大外径由供需双方协议确定。4.3电阻
在20℃时的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表1的规定值。4.4伸长率
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表3的规定值。表3断裂伸长率
导体标称直径
d≤3.000
3.0004.5柔韧性和附着性
4.5.1圆棒卷绕试验
试样在表4规定直径的圆棒上卷绕后,绝缘层应无开裂或分层。表4
柔韧性试验用圆棒直径
导体标称直径
d≤3.000
3.0004.5.2附着性试验www.bzxz.net
断裂伸长率
圆棒直径
拉伸10%后,绝缘层切割处单向失去附着力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5的规定值。4.5.3扭绞试验
按表5规定的扭绞次数作与绕包方向反向的扭绞后,绝缘层薄膜间分离部分的最大深度应不超过绕包线圆周长的1/2。
4.6热冲击
按表4规定卷绕的试样,在(200士5)℃条件下处理后,绝缘层应无开裂或分层。4.7耐电压
绕包线应按表6规定的电压值经受交流耐电压试验。4
导体标称直径
d≤2.500
2.5003.0004.000MYF-E1
MYF-S1
MYF-S2
MYF-S3
4.8击穿电压
表5附着性试验技术要求
单向失去附着力的距离
表6耐电压
耐电压
绕包线的击穿电压应不小于表6的规定值。4.9耐油水
JB/T5331—2011
扭绞次数
击穿电压
10 000
绕包线经油水试验后,绝缘层表面不应开裂、起层,击穿电压应不低于表6规定值的80%。5试验方法和检验项目
5.1试验方法
5.1.1扭绞试验
取长约500mm的试样3根,在中部用胶布标出200mm有效长度,并在胶布上沿试样轴线方向作标记以测定扭转次数。在GB/T4074.3一2008中5.4规定的设备上将试样一端固定在可以转动的夹具上,另一端用GB/T4074.3一2008中5.4规定的负荷使试样拉直,与绕包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夹具扭转试样。扭转速度应不超过120r/min。5.1.2耐电压试验
将绕包线按一定速度连续通过水槽,在水槽中保持时间为1min,在水槽与线芯之间施加表6规定的电压,线芯一端通过放线轴接地。在条件不具备时,允许将绕包线绕成直径不小于600mm的线圈,松散开后浸在水槽中,两端伸出水面适当的长度,在线芯和水槽间施加规定电压1min。电压升到规定值后开始计算时间,试验设备应符合GB/T3048.8一2007的规定。5.1.3击穿电压试验
取长度为1.5m试样3根,浸入水槽中,两端伸出适当的长度,在线芯与水之间施加电压,电压自零连续均匀上升到击穿为止,实验设备应符合GB/T3048.8一2007的规定,升压速度为1kV/s。5.1.4耐油水试验
取长度为1.5m试样3根,置于盛有HU-20或HU-30汽轮机油的密封罐中,油中含有3%自来水,将密封罐置于烘箱中,或用其他加热方法,使罐内温度达到(180土5)℃、压力为(20土2)MPa,保持168h,试验结束后,将密封罐冷却至室温,取出试样进行外观检查,并按5.1.3规定的方法进行击穿电压试验,试验应在取出试样1h内完成。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