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YS/T 418-2012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YS/T 418-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S/T 418-2012

中文名称: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Nonferrous-metals concentrate products—Packing,marking,transporting and storing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2-12-28

实施日期:2013-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有色金属 精矿 产品包装 标志 运输 贮存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冶金>>有色金属>>77.120.01有色金属综合

中标分类号:矿业>>有色金属矿>>D42重金属矿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YS/T 418-199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8页

标准价格:14.0

出版日期:2013-06-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程习、赵军锋、张泽林、刘正鸣、张光华、张勇等

起草单位: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等

归口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有色金属精矿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精矿产品:铜、铅、锌、金、银、钼、镍、锡等。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S/T418—1999《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标准与YS/T418—1999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动:
———增加了包装材料材质的明确规定;
———增加了包装精矿的品种;
———增加了集装袋的包装方式;
———明确了包装规格的技术要求;
———删除了包装精矿水分的明确规定;
———对有关的保险条款按保险的有关要求进行更改;
———对包装材料的扣重条款明确了计算方法;
———对精矿的安保措施进行完善。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
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习、赵军锋、张泽林、刘正鸣、张光华、张勇、洪雄文、张波、陈根平、李泽、罗佩珍、梁金凤、胡新平、王佑芳、胡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S/T418—1999。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54 集装袋
GB/T17448 集装袋尺寸

标准图片预览

YS/T 418-2012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YS/T 418-2012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YS/T 418-2012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YS/T 418-2012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YS/T 418-2012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标准内容

ICS 77.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418—2012
代替YS/T418-1999
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Nonferrous-metals concentrate products--Packing, marking, transporting and storing2012-12-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3-06-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YS/T 418—2012
本标准代替YS/T418一1999《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标准与YS/T418-1999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动:
增加了包装材料材质的明确规定;增加了包装精矿的品种;
-增加了集装袋的包装方式;
明确了包装规格的技术要求;
删除了包装精矿水分的明确规定;对有关的保险条款按保险的有关要求进行更改;对包装材料的扣重条款明确了计算方法;对精矿的安保措施进行完善。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习、赵军锋、张泽林、刘正鸣、张光华、张勇、洪雄文、张波、陈根平、李泽、罗佩珍、梁金凤、胡新平、王佑芳、胡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S/T418--1999。
1范围
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了有色金属精矿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精矿产品:铜、铅、锌、金、银、钼、镍、锡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
YS/T418—201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454集装袋
GB/T17448集装袋尺寸
3包装
3.1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宜选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纺织布(彩条布)、软聚氯乙烯吹塑薄膜(塑料薄膜)、油苦布等。3.2包装方式
3.2.1火车运输精矿时,宜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纺织布大袋包装(见图1)、集装袋包装(见图2)或小袋包装。
注:图1中应使用70g/m的低密度聚乙烯编织布;垫布总面积114m2;布袋总重量8kg~8.5kg;袋长13m;袋底面宽2.8m;袋侧面高2.7m;袋两头宽2.8m;袋两头高1m;相同材质绳带12条(绳长0.3m,绳宽0.02mm)。3.2.2汽车运输精矿时,宜采用软聚氯乙烯吹塑薄膜垫底和侧壁,上部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纺织布或油苦布覆盖并捆紧,也可用集装袋或小袋包装。3.2.3轮船运输精矿时,宜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纺织布或油苦布覆盖并捆紧。3.2.4集装箱运输精矿时,箱内可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纺织布或软聚氯乙烯吹塑薄膜C型包装方式(见图3)。
3.2.5金、银、钼、镍、锡等稀贵精矿宜采用内衬软聚氯乙烯吹塑薄膜,外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纺织布的双层小袋包装。
3.3装载要求
3.3.1精矿产品装车(船、集装箱)前,车厢(船舱、集装箱)应清扫干净。如发现车厢有裂隙或漏洞,应堵塞后再装。
3.3.2每车厢(船舱、集装箱)应装同一品级精矿且水分基本一致。3.3.3火车或汽车运输精矿时,用编织大袋(小袋)包装或用吹塑薄膜垫装底部及侧壁,装精矿产品后,应将精矿表面扒平,然后扣紧包装袋(捆好盖布或关好车墙板),在盖布栓绳上上铅扣,并对其牢固性进行检查。
YS/T418—2012
3.3.4精矿产品装车或船,不得超过允许装载重量,装运精矿高度不得超过车或船墙板。3.3.5金精矿、银精矿等稀贵精矿产品,宜采用集装箱装运,每袋包装重应基本一致,装箱后要采取铅封、上锁等防盗措施。
3.3.6包装物重量的扣减。可将3~10条较完整的、有代表性的包装袋称重,取平均值来计算。也可由供需双方依据标准袋重协商确定。13m
H--EEHE-EE
(侧面)
(底面))
大袋规格示意图
图2集装袋规格示意图(规格尺寸见GB/T10454、GB/T17448)2
4标志
YS/T418—2012
图3C型包装(材料选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纺织布或软聚氯乙烯吹塑薄膜)4.1经包装的精矿产品必须使用包装标志。包装标志可采用标签的形式写明标志的内容,随同产品一起发运。标签字迹应清楚,不褪色。标签应塑封,置于包装里面。4.2包装标志应包括下列内容:
供方名称;
品名;
品级;
净重;
车(船);
发货日期;bzxZ.net
始发站(港口);
h)其他。
5运输
5.1有色金属精矿产品运输可采用铁路(火车)、公路(汽车等)、水路(船舶)运输。5.2托运的精矿产品可进行投保,货物运输中遇到漏损、偷盗或其他明显缺少现象时便于索赔。5.3精矿产品发运后,应及时通知需方。5.4精矿产品发运至用户专用线、码头或厂家后,需方应根据标签或传真件对产品进行核实检查,发现漏损、偷盗或其他明显缺少现象,应原物保持原样、立即通知供方人员处置。5.5卸矿时,应将车厢、船舱、甲板清扫干净,不残留精矿。6贮存
6.1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入库贮存前应进行取样检验。6.2贮存场地应清洁,严防外来杂物混入或污染。6.3贮存时,不同品级或干湿不一致的精矿,应分仓、分区存放并做好标志,便于装运或配料使用。6.4通常情况下,精矿产品应在仓库贮存,不得露天存放,避免精矿氧化和流失。6.5精矿在贮存时应有安保措施,并建立精矿贮存管理制度。YS/T418-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
行业标
有色金属精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YS/T418—-2012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2013年4月第一版
字数7千字
2013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24962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