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YS/T 961-2014空调与制冷设备用内螺纹铝包铜管
YS/T 961-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S/T 961-2014

中文名称:空调与制冷设备用内螺纹铝包铜管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Inner grooved aluminum clad copper tube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4-10-14

实施日期:2015-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空调 制冷 设备 内螺纹 铜管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冶金>>有色金属产品>>77.150.30铜产品

中标分类号:冶金>>金属化学分析方法>>H12轻金属及其合金分析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8.0

出版日期:2015-04-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祁威、田福生、陆正良、曹海斌、熊云峰、陈国曙、王月彬、蒋仁荣

起草单位: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无缝内螺纹铝包铜管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和合同(或订货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非电解质为制冷剂的空调与制冷用无缝内螺纹铝包铜管。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参照GB/T20928—2007《无缝内螺纹铜管》,并结合铝包铜管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 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祁威、田福生、陆正良、曹海斌、熊云峰、陈国曙、王月彬、蒋仁荣。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2010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42 金属管 扩口试验方法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5121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126 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
GB/T5231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GB/T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GB/T20928—2007 无缝内螺纹铜管
YS/T482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
YS/T668 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
YS/T815 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样的制备方法

标准图片预览

YS/T 961-2014空调与制冷设备用内螺纹铝包铜管
YS/T 961-2014空调与制冷设备用内螺纹铝包铜管
YS/T 961-2014空调与制冷设备用内螺纹铝包铜管
YS/T 961-2014空调与制冷设备用内螺纹铝包铜管
YS/T 961-2014空调与制冷设备用内螺纹铝包铜管

标准内容

ICS77.15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 961—2014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内螺纹铝包铜管Inner grooved aluminum clad copper tube for air conditioner andrefrigeration equipment
2014-12-0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5-04-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YS/T961—2014
本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参照GB/T20928一2007《无缝内螺纹铜管》,并结合铝包铜管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祁威、田福生、陆正良、曹海斌、熊云峰、陈国曙、王月彬、蒋仁荣。1范围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内螺纹铝包铜管YS/T961—2014
本标准规定了无缝内螺纹铝包铜管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和合同(或订货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以非电解质为制冷剂的空调与制冷用无缝内螺纹铝包铜管。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8.1一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42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3190
GB/T5121
GB/T5126
GB/T5231
GB/T6394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GB/T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GB/T20928—2007无缝内螺纹铜管YS/T482
YS/T668
YS/T815
3术语和定义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
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样的制备方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f seamless inner grooved aluminum clad copper tube无缝内螺纹铝包铜管
管材外表面为铝,内表面为铜,铝与铜在界面上达到冶金结合,且内表面有一定数量、一定规格螺纹的无缝管材,简称无缝内螺纹ACC管。冶金结合层如图1和图2所示。1
YS/T961—2014
4要求
4.1产品分类
图13003/T2界面区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100H
1.01.52.0
长度/μm
3003/T2界面区域的成分扫描
管材的牌号、状态和供货形式
管材的牌号、状态和供货形式应符合表1的规定;规格尺寸范围符合表2的规定;表3为推荐规格。表1产品的牌号、状态
3003/T2
外径D
铝合金(外层)/
铜(内层)
底壁厚TW
0.30~0.60
齿高H:
0.06~0.15
软化退火(O60)
表2天
规格尺寸范围
总壁厚TWT
0.36~0.75
齿顶角α
30~80
螺旋角β
盘管(LWC)、直管
螺纹数n
30~70
直管长度L
400~10000
3本标准推荐的普通齿形规格的名义尺寸表3
$5.00×0.30+0.06-50-18
$7.00×0.40+0.08-60-18
$7.94×0.45+0.08-60-18
$9.52×0.45+0.08-50-18
$12.70×0.60+0.15-60-18
注:内径的计算方法为d=D,
-2×TWT。
标记示例
底壁厚
总壁厚
齿顶角
YS/T961—2014
螺旋角
螺纹数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标准编号、牌号、状态、外径、底壁厚、齿高加齿顶角、螺旋角的顺序表示。标记示例如下:
示例1:用3003铝合金和T2铜制造的软化退火态(O60)、外径为9.52mm、底壁厚0.45mm、齿高0.08mm、齿顶角为50°、螺旋角18°、螺纹数为65条的无缝内螺纹ACC盘管,标记为:无缝内螺纹盘管YS/T961-3003/T2O60-Φ9.52X0.45+0.08-50-13/65示例2:用3003铝合金和T2铜制造的软化退火态(060)、外径为9.52mm、底壁厚0.45mm、齿高0.08mm、齿顶角为50°、螺旋角18°、螺纹数为65条的左旋无缝内螺纹盘管,标记为:无缝内螺纹盘管YS/T961-3003/T2060-Φ9.52×0.45+0.08-50-L13/65注:螺旋角为左旋的无缝内螺纹ACC管标示在螺旋角前加“L”。示例3:用3003铝合金和T2铜制造的软化退火态(O60)、外径为7.00mm、底壁厚0.40mm、齿高0.08mm、齿顶角为60°、螺旋角18°、螺纹数为65条、长度为3000mm的无缝内螺纹直管,标记为:无缝内螺纹直管YS/T961-3003/T2O60-Φ7.00×0.40+0.08-60-18/65×30004.2
化学成分
无缝内螺纹ACC管所用3003铝合金和T2铜的化学成分应分别符合GB/T3190、GB/T5231的要求。
4.3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1外形尺寸及米克重
无缝内螺纹ACC管的外形尺寸及米克重的允许偏差见表4。无缝内螺纹ACC管的齿型示意图见图3。表4外形尺寸、米克重的允许偏差名称
平均外径D/mm
5≤D<7
7≤D<10
10≤D<13
允许偏差
YS/T 961—2014
圆度/mm
底壁厚TW/mm
齿高H:/mm
总壁厚TWT/mm
齿顶角α/(°)
螺旋角β/()
米克重
注1:米克重理论值由供需双方认可。表4(续)
5≤D<10
10D≤13
0.30~0.40
>0.40~0.60
0.06~0.08
>0.08~0.15
0.36~0.48
>0.48~0.75
30~50
>50~80
5mm≤D<7mm
7mm10mm注2:对齿型、尺寸及允许偏差等如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B
360°7n
说明:
外径;
底壁厚;
总壁厚;
齿高;
齿顶角;
螺旋角;
槽底宽;
螺纹数;
内径。
无缝内螺纹ACC管的齿型示意图
允许偏差
≤外径的2.5%
≤外径的4%
±1g/m
±2g/m
4.3.2直管的长度
YS/T961—2014
直管的不定尺长度为400mm~10000mm,管材的定尺或倍尺长度应在不定尺范围内,倍尺长度应加人锯切量,每一锯切量为5mm,直管定尺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直管定尺允许偏差
400~600
>600~1800
>1800~4000
>4000~10000
直管端部切斜度
允许偏差
管材端部应锯切平整,允许有轻微的毛刺,直管的切斜度不大于0.6mm。4.4
室温力学性能
管材的力学性能和晶粒度应符合表6规定。表6
3003(外层)
T2(内层)
4.5晶粒度
软(060)
管材的晶粒度应符合表7规定。
3003(外层)
T2(内层)
4.6扩口试验
管材的室温力学性能与晶粒度要求抗拉强度R.
管材的平均晶粒度
规定非比例延伸
强度Rpo.2
平均晶粒度/mm
0.005~0.035
管材扩口试验应符合表8要求,试验后,试样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裂纹或裂口。单位为毫米
断后伸长率A
YS/T961—2014
软(060)
4.7涡流探伤
表8管材的扩口率
外径/mm
扩口率/%
冲头锥角/(°)
4.7.1管材应逐根进行涡流探伤检验。涡流探伤方法应采用穿过式探头。探伤过程中直管不允许有探伤缺陷,盘管的探伤缺陷数由供需双方商定,探伤缺陷深色标记长度不小于300mm。4.7.2采用穿过式探头探伤时,标准样管人工缺陷为通孔,在保证探伤信噪比>10dB的情况下,其孔径应符合表9的规定。孔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士0.02mm。表9标准样管人工标准缺陷孔径
管外径
5.00~7.00
>7.00~10.00
>10.00~13.00
清洁度
管材内表残留物应不大于0.025g/m2。4.9
盘卷的外形尺寸
管材底壁厚
单位为毫米
人工标准缺陷孔径
管材供货应为层绕盘管(需方有特殊要求时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盘卷的内外径直径见表10。表10
盘卷的内外径直径
铜的质量分数
最小内径
管材中铜的质量占总质量比例为25%土2%。4.11
铜层的厚度比
最大外径
管材中不含齿高的铜层厚度占底壁厚(TW)的比例为10%士2%。4.12铜铝的结合层厚度
管材的铜、铝界面应达到冶金结合。结合层厚度占底壁厚(TW)的比例为1%士0.5%o。4.13传热性能
传热性能由供需双方商定,在订货合同中规定。6
单位为毫米
4.14表面质量
YS/T961—2014
管材退火后内、外表面分别呈铜、铝本色,且内外表面应光亮,不应有针孔、裂纹、气泡、起皮、夹杂及碰伤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5试验方法
化学成分
5.1.1T2铜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按GB/T5121或YS/T482的规定进行,仲裁时按GB/T5121的规定进行。
5.1.23003铝合金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方法按GB/T3190的规定进行。5.25
外形尺寸
管材的外形尺寸用相应精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内表面螺纹尺寸及偏差的测量方法按GB/T20928--2007附录A规定进行,仲裁方法采用GB/T20928-—2007附录A面放映仪测量方法。5.3力学性能
管材的室温拉伸试验按GB/T228.1—2010的规定进行,其拉伸试样按GB/T228.1一2010中S7试样的规定进行。
5.4扩口试验
管材的扩口试验按GB/T242的规定进行。5.5晶粒度
管材的晶粒度测定方法按GB/T6394规定进行。5.6涡流探伤
管材的无损检验按GB/T5126的规定进行。5.7清洁度
清洁度检验方法按GB/T20928—2007中附录B的规定测定。5.8铜的质量分数
截取不少于5g的ACC管,烘干后称量,记录初始质量m,,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水=1:10),在常温下浸泡,直至管材表面的铝全部溶化,取出剩余的铜,用清水冲洗5s~10s,烘干并称量,并记录质量m,,试样中铜的质量分数w按式(1)计算:w=m2/m,×100%
式中:
试样中铜的质量分数w,%;
试样的初始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中铜的质量,单位为克(g)。(1)
YS/T961—2014
5.9铜层厚度
铜层厚度的测定应采用横截面抛光后测量,从样品的一端截取适当的铝包铜管试样,将样管横截面研磨、抛光后使用足够精度的读数显微镜在图4所示的均匀分布的8个位置上(点画线与横截面相交部位)测定铜层厚度,在这8个位置中包含铜层的最薄与最厚部位。铜层厚度由式(2)计算得出:ti+t2+t3+t4+ts+ts+t++tg
式中:
试样中铜层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t~tg
试样端面均匀分布的8个点上相应的铜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铝层
管内径
管外径
图4无缝内螺纹ACC管的横截面示意图5.10铜铝的结合层厚度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见图2。样品的制备、测量及计算方法与5.9相同。5.11传热性能
·(2)
由供需双方商定在订货合同中规定进行,试验方法按GB/T20928一2007中附录C规定进行。5.12表面质量
用肉眼检验外表面质量。
6检验规则
6.1检查和验收
6.1.1管材由供方质量检验部门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及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6.1.2需方应对收到的产品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与本标准及合同(或订货单)规定不符时,应向供方8
YS/T961-2014
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属于表面质量及尺寸偏差的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1个月内提出,其他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如需仲裁,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2组批
管材应成批提交验收,每一批由同一牌号、状态、规格和加工方法组成,每批质量不大于2000kg。6.3
检验项目
管材的检验项目分为出厂检验项目和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1。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的试制定型鉴定;产品的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产品的结构有较大改变时;
产品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连续两年未进行型式检验时;
需方要求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表11
检验项目
化学成分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力学性能
扩口试验
晶粒度
清洁度
涡流探伤
表面质量
铜的质量分数www.bzxz.net
铜层的厚度比
铜铝的结合层厚度
传热性能
注:“”表示检验项目;“一”表示非检验项目6.4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
取样方法按YS/T668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样制备按取样应符合表12的规定。,
YS/T815的规定进行。
2取样
检验项目
化学成分
外形尺寸及其
允许偏差
取样规定
供方在管材复合前留样检测,每批1个试样按照GB/T2828.1规定取样,一般检验水平ⅡI或供需双方协商,接收质量限AQL=2.5要求的章条号
试验的章条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