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9760-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9760-2011
中文名称:内燃机 整圆主轴承 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rank shaft bushes — Specification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1-05-18
实施日期:2011-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内燃机
轴承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020内燃机
中标分类号:机械>>活塞式内燃机与其他动力设备>>J92机体与运动件
出版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标准价格:15.0
出版日期:2011-08-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安徽华祥实业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内燃机标委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主轴承的代号、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气缸直径为200 mm以内的往复式内燃机整圆主轴承(以下简称轴承),该轴承由轴承体与止推环两部分结合而成,或由同一双金属材料冲压制成。凡在上述范围内的产品(除特殊设计要求外)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标准内容
ICS27.020
备案号:32159—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760—2011
代替JB/T97601999
内燃机
整圆主轴承
技术条件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Crank shaft bushes-Specifications2011-05-18发布
2011-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名称与代号
4技术要求.
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
表面粗糙度
外观质量..
合金层与钢层的粘合牢度
镀层厚度,
保用期.
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轴承合金,A.1
轴承体合金和止推环合金牌号、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硬度
金相组织,
JB/T9760—2011
本标准代替JB/T9760—1999《内燃机整圆主轴承技术条件》。本标准与JB/T9760—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保用期的要求(本版的4.8,1999年版的4.10);JB/T9760—2011
修改了检验规则的内容,将其分为两章: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对条款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充实(本版的第5章和第6章,1999年版的第5章);增加了轴承体壁厚、合金层厚度、内圆直径、表面粗糙度以及镀层厚度的检验方法(本版的5.2.2.1~5.2.2.3、5.2.3、5.2.6)。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安徽华祥实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晴华、杨煜、钟君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BJ92001-1987:
-JB/T9760—1999。
1范围
内燃机整圆主轴承技术条件
JB/T9760—-2011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主轴承的名称与代号、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气缸直径为200mm以内的往复式内燃机整圆主轴承(以下简称轴承),该轴承由轴承体与止推环两部分组合而成,或由同一双金属材料冲压制成。凡在上述范围内的产品(除特殊设计要求外)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180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ISO286-1:1988,MOD)
GB/T1958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8.1--2003,ISO2859-1:1999,IDT)GB/T495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定阳极溶解库仑法(GB/T4955—2005,ISO2177:2003,IDT)
GB/T4956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4956--2003,ISO2178:1982,IDT)
GB/T6462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GB/T6462—2005,ISO1463:2003,IDT)GB/T1061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GB/T10610—2009,ISO4288:1996,IDT)3名称与代号
名称与代号如表1和图1所示。
轴承体
止推环
止推环内侧面
外圆表面
止推环外侧面
内圆表面
轴承体舍金层厚度
轴承体壁厚
止推环厚度
止推环合金层厚度
止推环外径
JB/T9760—2011
4技术要求
4.1总则
产品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4.2材料
4.2.1钢层:
4.2.1.1钢层材料应采用GB/T699中规定的08Al、08、10、15钢或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其他材料。4.2.1.2钢层硬度为160HBW220HBW。4.2.2轴承体合金和止推环合金:a)巴氏合金;
b)铜基合金;
c)铝基合金。
上述轴承体合金和止推环合金的牌号、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见附录A。4.3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
4.3.1壁厚公差:
轴承体壁厚公差在同一横截面上应不大于表2的规定。表2
单位:mm
轴承体含金
巴氏合金
铜基合金
铝基含金
合金层厚度:
壁厚公差
4.3.2.1轴承体合金层厚度按表3的规定。在距接缝5mm范围内,合金层厚度不小于0.20mm。2
JB/T97602011
同只轴承体上合金层厚度的最人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包括距接缝5mm范围),应不大于表4的规定。
单位:mm
轴承体含金
巴氏含金
铜基合金
铝基合金
轴承体合金
巴氏合金
铜基合金
铝基合金
4.3.2.2止推环合金层厚度不小于0.25mm。配套
0.25~0.60
0.30~0.70
0.30~0.80
合金层厚度e
0.25~0.90
0.30~1.00
单位:mm
合金层厚度公差
4.3.3轴承外圆直径公差,采用GB/T1800.1--2009中的IT6级。4.3.4轴承内圆直径公差,采用GB/T1800.1一2009中的IT7级;留镗量轴承采用IT8级。4.3.5轴承外圆圆度公差不大于表5的规定。表5
外径D
>50~80
>80~≤110
4.4表面粗糙度
4.4.1轴承外圆表面粗糙度值Ra应不大于0.8um。4.4.2
轴承内圆表面粗糙度值Ra应不大于表6的规定。表6
轴承体合金
巴氏合金、铜基合金、铝基合金套
4.4.3止推环侧面的表面粗糙度值Ra应不大于表7的规定。4.5外观质量
圆度公差
4.5.1内圆表面和止推环外侧面均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划伤、碰伤及压伤。单位:mm
单位:μm
留镗量
JB/T9760—2011
止推环外侧面
止推环内侧面
轴承体与止推环结合应牢固。
4.5.3钢层表面不得有焊接凹坑缺陷存在,合金层不得有熔化现象,接缝处不得透光。4.6合金层与钢层的粘合牢度
合金层与钢层应牢固粘合,不得有脱壳现象。4.7镀层厚度
单位:μm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非工作表面应镀锡,镀层厚度为0.002mm~0.003mm。镀层应均匀,不得有镀瘤。也可采用其他防蚀措施。
4.8保用期
轴瓦的保用期应符合制造厂三包承诺的规定。5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a)材料性能;
b)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
c)表面粗糙度;
d)外观质量;
e)合金层与钢层的粘合牢度;
f)镀层厚度。
5.2检验方法
5.2.1材料性能
5.2.1.1钢层与合金层的硬度检验:钢层与合金层的硬度检验方法按表8的规定。表8
巴氏含金
铜基、铝基合金
合金层厚度mm
>0.5~0.7
所有厚度
检验条件
HV1/10
HB5/25/180
HV1/5/10
HB2.5/31.25/30
HB1/30/10
注1:HV0.2/10表示:在1.96N检验载荷下,加载时间10s时获得的维氏硬度。检验温度℃
注2:HB5/25/180表示:采用直径5mm的球头,在245.17N检验载荷下,加载时间180s时获得的布氏硬度。4
5.2.1.2其他材料性能检验按照技术文件或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5.2.2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
5.2.2.1壁厚公差
轴承体壁厚公差用专用检具在同一横截面上至少测四点。5.2.2.2合金层厚度
JB/T9760—2011
按显微镜测量方法(GB/T6462)、库仑方法(GB/T4955)、磁性方法测量(GB/T4956),可根据1厂条件和I件情况任选一种。5.2.2.3内外圆直径
在白由状态下,用专用量具测得的轴承内外圆直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的一半,应在产品图样规定的尺寸范围内。
5.2.2.4外圆圆度
在白由状态下,按GB/T1958中圆度误差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5.2.3表面粗糙度
用表面粗糙度仪检验,表面粗糙度检测和评定方法按GB/T10610的规定。5.2.4外观质量
外观用日测方法检验。
5.2.5合金层与钢层的粘合牢度检验以听声为主;轻击轴承钢层时声音应清脆,不得有哑声。也可用仪器或做破坏性检验。做破坏性检验时,可先将轴承体加1成钢层厚度为2.5mm~3mm、合金层厚度不大于0.9mm,再去掉止推环,然后沿轴承体直径方向将其部开成两片,取其中无接缝的一片进行检验。方法如下:a)巴氏合金轴承:可先将试样压平,再压至钢层相互贴紧,视合金断裂处的钢层面上,若留有细绒毛状的合金星灰白色,即为粘合良好。b)铜基合金轴承:先将试样压平,再继续压到90°,然后再回复压平,允许合金层有裂缝,但不充许合金层马钢层脱离。
c)铝基合金轴承:将试样压平到180°,允许合金层有裂缝,但不允许合金层与钢层脱离5.2.6镀层厚度
锡镀层厚度用基本误差不人于土10%的磁性测厚仪、涡流测厚仪、库仑测厚仪进行测量。其他防蚀处理层的检验按相关的技术文件规定或供需双方协商规定。6检验规则
6.1轴承产品需经制造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6.2订货单位抽验产品质量时,按GB/T2828.1的规定进行,检验项日、抽样方法、评定方法和复验规则由供需双方商定。
6.3国家主管部门抽查产品质量时,按主管部门批准的实施细则的规定。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1.1每只轴承上应标明:
a)制造厂名称或厂标;
b)产品型号及尺寸代号;
c)制造日期(年、月)。
7.1.2包装盒外表面应标明:
a)制造厂名称、厂标和地址;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