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FZ/T 13053-2021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
FZ/T 13053-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13053-2021

中文名称: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Cotton and viscose yarn interwoven grey fabric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1-08-21

实施日期:2022-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粘胶纤维 纱线 交织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30纺织物

中标分类号:纺织>>棉纺织>>W13棉坯布及制品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8.0

出版日期:2022-0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赵志华、陈慧、左舒文、张慧霞、徐建林、黄少平、张毅、谢黎君、欧阳夏子

起草单位: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玉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君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10)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识、要求、试验和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机织生产的精梳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


标准图片预览

FZ/T 13053-2021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
FZ/T 13053-2021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
FZ/T 13053-2021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
FZ/T 13053-2021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
FZ/T 13053-2021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

标准内容

ICS59.080.30
CCSW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3053—2021
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
Cotton and viscose yarn interwoven grey fabric2021-08-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02-01实施
FZ/T13053-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玉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君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志华、陈慧、左舒文、张慧霞、徐建林、黄少平、张毅、谢黎君、欧阳夏子。I
1范围
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
FZ/T13053—2021
本文件规定了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识、要求、试验和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机织生产的精梳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06—2018
棉本色布
GB/T3923.1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4666
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4668
GB/T6529
GB/T8170
GB/T17759
FZ/T01101
FZ/T10004
FZ/T10006
FZ/T10009
术语和定义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本色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
物理法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检验规则本色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检验方法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标志与包装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5cottonandviscoseyarninterwovengreyfabric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
经向使用精梳棉纱线,纬向使用粘胶纤维纱线或经向使用粘胶纤维纱线,纬向使用精梳棉纱线,交织制成的机织物。
4分类和标识
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的产品品种、规格分类,根据用户需要,按附录A执行。4.2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的产品标识:经纱原料经纱线密度(tex)/纬纱原料纬纱线密度(tex),经密(根/10cm))/纬密(根/10cm),幅宽(cm),织物组织。示例:R13.1/JC14.8393.5/271.5157.51/1平纹1
FZ/T13053-—2021
其中:
R13.1/JC14.8—
表示经纱为粘胶纤维纱,线密度为13.1tex,纬纱为精梳棉纱,线密度为14.8tex;393.5/271.5——表示经密为393.5根/10cm,纬密为271.5根/10cm;157.51/1平纹一
5要求
5.1项目
表示幅宽为157.5cm,1上1下平纹。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包括织物组织、幅宽偏差率、密度偏差率、纤维含量偏差、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断裂强力偏差率、棉结疵点格率7项,外观质量为布面疵点1项。5.2分等规定
5.2.1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二等品,低于二等品的为等外品。5.2.2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的评等以匹为单位,织物组织、幅宽偏差率、布面疵点按匹评等,密度偏差率、纤维含量偏差、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断裂强力偏差率、棉结疵点格率按批评等,以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中最低一项品等为该匹布的品等。5.2.3成包后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的长度按双方协议规定执行。注:通常每匹布以40m计。
3内在质量
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内在质量分等按表1和表2规定。表1内在质量的分等规定
织物组织
幅宽偏差率?/%
密度偏差率/%
纤维含量偏差/%
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断裂强力偏差率/%
按设计规定
按产品规格
按产品规格
按产品规格
按设计标称值
按设计断裂强力
注1:织物组织对照贸易双方确认样评定。注2:幅宽、经纬向密度保证成包后符合表中规定。经向
注3:密度偏差率、断裂强力偏差率规定降到二等为止。:当幅宽偏差率超过+1.0%时,经密负偏差不超过一2.0%。2
优等品
符合设计要求
-1.0~+1.2
-1.2~+1.2
-1.0~+1.2
一等品
符合设计要求
-1.0~+1.5
-1.5~+1.5
-1.0~+1.5
—2.5~+2.5
—5.0~+5.0
二等品
符合设计要求
-1.5~+2.0
-3.0~+3.0
-5.0~+5.0
织物分类
平纹织物
斜纹织物
缎纹织物
表2棉结疵点格率分等规定
织物总紧度/%
优等品
70以下
70及以上
80以下
80及以上
85以下
85及以上
注:棉结疵点格率超过表2规定降到二等品为止。外观质量
布面症点允许评分数的规定
每匹布的布面疵点允许评分数规定按表3。表3
优等品
FZ/T13053—2021
棉结疵点格率/%
一等品
布面疵点允许评分数分等规定
分每百平方米
一等品
每匹布允许总评分按式(1)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A=a×L×W/100
式中:
每匹允许总评分,单位为分;
布面疵点允许评分数,单位为分每百平方米(分/100m2):L-匹长,单位为米m);
幅宽,单位为米(m)。
一匹布中所有疵点评分加合累计超过允许总评分为降等品。5.4.2
布面疵点处理的规定
二等品
..(1)
0.5cm以上的豁边、1cm及以上的破洞、烂边、稀弄、不对接轧梭,2cm以上的跳花等六大疵点,必须在织布厂剪去。
金属杂物织入,应在织布厂挑除。凡在织布厂能修好的疵点应修好后出厂。5.4.2.3
假开剪和拼件的规定
假开剪的疵点应是评为4分或3分不可修织的疵点,假开剪后各段布都应是一等品。凡用户允许假开剪或拼件的,可实行假开剪和拼件。假开剪按二联匹不允许超过2处、三联匹及以上不允许超过3处。
FZ/T13053—2021
假开剪和拼件率合计不允许超过20%,其中拼件率不得超过10%。假开剪位置应作明显标记。
6试验和检验方法
6.1幅宽、长度测定按GB/T4666执行。6.2密度测定按GB/T4668执行。
6.3纤维含量测定按FZ/T01101执行。6.4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测定按附录B执行,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按式(2)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m-m
式中:
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实测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标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注: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标称值为客户要求或面料设计目标值,按贸易双方协议商定。(2)
6.5断裂强力测定按GB/T3923.1执行。断裂强力偏差率按式(3)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式中:
——-断裂强力偏差率,%;
一断裂强力实测值,单位为牛顿(N);Q
一断裂强力设计值,单位为牛顿(N)。6.6棉结症点格率测定按FZ/T10006执行。外观质量检验按GB/T17759执行。6.7
7检验规则
按FZ/T10004执行。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和包装按FZ/T10009执行。(3)
8.2运输和贮存: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包装破损,产品受潮。产品应贮存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确保产品不发生霉变等变质现象。9其他
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者,可由供需双方另订协议。4
附录A
(规范性)
技术条件制定规定
FZ/T13053—2021
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的技术条件的制定,除下列规定外,均按GB/T406一2018附录AA.1
执行。
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的原料代号为:精梳棉为JC,粘胶纤维为R。A.3
棉的公定回潮率为8.5%,粘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为13.0%。A.4棉及粘胶纤维本色纱线的公英制线密度按式(A.1)换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590.5
式中:
-精梳棉或粘胶纤维本色纱线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精梳棉或粘胶纤维本色纱线的英制支数,单位为支()。....(A.1)
A.5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织物的断裂强力以5cm×20cm布条的断裂强力表示,织物的断裂强力设计值按式(A.2)计算,按GB/T8170修约为整数。Q=P.×N×K×T.
2×100
式中:
平纹组织
斜纹组织
缎纹组织
精梳棉与粘胶纤维纱线交织本色布的断裂强力,单位为牛顿(N);单根纱线一等品断裂强度,单位为厘牛每特克斯(cN/tex);织物中纱线标准密度,单位为根每十厘米(根/10cm);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K值见表A.1、A.2。表A.1
纱线强力利用系数(经向为精梳棉纱线、纬向为粘胶纤维纱线)织物组织
哔叽、斜纹
华达呢、卡其
细特及以上
细特及以上
中特及以上
中特及以上
紧度/%
0.86~0.95
0.81~0.90
0.78~0.87
0.85~0.93
0.93~1.06
0.86~1.06
0.81~1.01
1.07~1.17
1.00~1.10
0.88~1.03
0.82~0.90
紧度/%
70~77
·(A.2)
0.96~1.11
0.93~1.08
0.93~1.08
0.96~1.08
0.96~1.08
0.90~1.10
0.90~1.10
0.90~1.10
0.86~1.06
0.83~0.93
1.08~1.15
注1:织物紧度在表中规定的紧度范围内时,K值按比例增减;织物紧度小于表中规定的紧度范围时,则按比例递减。如织物紧度大于表中规定的紧度范围时,则按表中最大K值计算。注2:表内未规定的股线,按相应单纱线密度取K值(例如14tex×2按28tex取K值)。注3:纱线按粗细程度分为特细、细特、中特、粗特4档。特细:9.8tex及以下(60s及以上);细特:9.8tex~14.8tex(40S及以上);中特:(14.8~29.5)tex(40S~20s);粗特:29.5tex以上(20s以下)。5
FZ/T13053—2021
纱线强力利用系数(经向粘胶纤维纱线、纬向为精梳棉纱线)织物组织
平布组织
哔叽、斜纹
斜纹组织
华达呢、卡其
缎纹组织
细特及以上
细特及以上
中特及以上
中特及以上
紧度/%
0.96~1.05
0.91~1.00
0.88~0.97
0.95~1.03
1.03~1.16
0.96~1.16
0.91~1.11
1.17~1.27
1.10~1.20
0.98~1.13
0.92~1.00
紧度/%
0.86~1.01
0.83~0.98
0.86~0.98
0.80~1.00
0.80~1.00
0.80~1.00
0.76~0.96
0.73~0.83
0.98~1.05
注1:织物紧度在表中规定的紧度范围内时,K值按比例增减;织物紧度小于表中规定的紧度范围时,则按比例递减。如织物紧度大于表中规定的紧度范围时,则按表中最大K值计算。注2:表内未规定的股线,按相应单纱线密度取K值(例如14tex×2按28tex取K值)注3:纱线按粗细程度分为特细、细特、中特、粗特4档。特细:9.8tex及以下(60s及以上);细特:9.8tex14.8tex(60s~40°);中特:(14.8~29.5)tex(40s~20°);粗特:29.5tex以上(20°以下)。6
B.1原理
附录B
(规范性)
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测定方法FZ/T13053—2021
测量试样烘前质量和实际面积,再裁剪布条进行退浆试验,根据布条退浆前质量及退浆后干燥质量,计算出试样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B.2设备和用具
B.2.1天平:分度值为0.01g。
烘箱:能保持温度105℃士3℃。B.2.3
电炉。
玻璃烧杯:容量50mL~3000mL。玻璃瓶:125mL~1000mL。bZxz.net
量筒:容量25mL~1000mL。
剪刀。
钢尺:分度值为1mm。
玻璃棒。
干燥器。
试剂准备
蒸馏水:三级水。
碘(I2):分析纯。
碘化钾(KI):分析纯。
氯胺T:分析纯。
十二烷基磺酸钠(CH(CH2)nSO:Na):化学纯。B.3.5
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
五水硫酸铜(CuSO。·5H2O):分析纯。硼酸(HBO):分析纯。
操作程序
B.4.1.1在同批布匹中随机抽取3匹布样,每匹布样剪取宽度为0.5m的整幅试样,试样距布端1m以上,要具有代表性,布面平整,不能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B.4.1.2将试样展开,置于GB/T6529规定的标准状态下调湿24h及以上。B.4.1.3调湿后的试样两边剪去2cm,四周修整平齐,置于平台上,量其长度(L)与宽度(W,)。每块试样测量中央及两边3处位置(距布边10cm),精确至0.1cm,取3个数值的算术平均值;然后试样称量,精确至0.01g,作为试样的烘前质量(m2)。7
FZ/T13053—2021
B.4.2试验用液的制备
B.4.2.1氯胺T工作液的配制:取氯胺T2g,十二烷基磺酸钠3g,氢氧化钠3g,五水硫酸铜0.1g,加蒸馏水1000mL溶解即得。
B.4.2.2稀碘液的配制(检验淀粉及变性淀粉用):在50mL玻璃烧杯中置碘1g、碘化钾3g、蒸馏水3mL,加温使碘溶解,然后倒入1000mL蒸馏水中,搅匀,移人棕色玻璃瓶中,制成稀碘液备用。B.4.2.34%质量分数硼酸溶液的配制:取2g硼酸于1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48g,搅拌使其溶解备用。
B.4.2.4碘-硼酸溶液的配制(检验纯PVA用):取4%质量分数的硼酸溶液1.5mL,加入稀碘液15mL,混和,贮于棕色玻璃瓶中。B.4.2.5淀粉-碘化钾溶液的配制:用量筒取100mL蒸馏水,置于500mL烧杯中,加热煮沸后加人0.5g可溶性淀粉(预先将淀粉用水调成糊状)再沸煮5min,待冷却后加人10g碘化钾,贮于棕色玻璃瓶中。
B.4.3退浆试验
沿试样幅宽方向,裁剪10cm宽整幅的布条(四边各拉去数根纱以免脱落),称取布条的质量(退浆布条的退浆前质量g1),精确至0.01g。B.4.3.2将退浆布条在沸水中预处理10min。B.4.3.3按照配比(布条的退浆前质量1g:氯胺T工作液35mL),将氯胺T工作液(B.4.2.1)倒进玻璃烧杯中,放在电炉上煮沸,然后将布条放人玻璃烧杯中,电炉上煮沸5min,再放入煮沸的清水中煮5min,煮沸过程中,以玻璃棒抵住退浆布条,使其完全浸人水中。B.4.3.4滤纸过滤,取出布条及松散纱线和毛羽,用热水漂洗3次~4次,除去余水,置于平面玻璃上。B.4.3.5用稀碘液(B.4.2.2)滴定检查淀粉(包括变性淀粉)是否退净,退浆布条不显蓝色或紫色则表明浆已退净;如显蓝色或紫色,表明布条浆料未退净。B.4.3.6用碘-硼酸溶液(B.4.2.4)滴定检查PVA是否退净,退浆布条显黄色则表明PVA浆已退净,如显蓝绿色或显绿转棕红色,表明布条中PVA浆未退净。B.4.3.7用淀粉-碘化钾试液(B.4.2.5)滴定检查氯胺T是否洗净,如显黄色表明氯胺T已洗净;如显蓝色则表示氯胺T未洗净。
B.4.3.8若浆料未退净,应按B.4.3.3继续退浆,直至退净为止。氯胺T未洗净应再置于沸水中处理10min,热水漂洗3次~5次,直至洗净为止。B.4.3.9将已退浆并洗净的试样及收集的松散纱线、毛羽除去余水,放入105℃士3℃的烘箱中烘至恒重,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其退浆后的干燥重量(g2),精确至0.01g。B.5结果计算
按式(B.1)计算织物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取3块试样的平均值,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m2×10°×gz
m=L,×W,Xg1
式中:
m1——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试样的烘前质量,单位为克(g);m2
g2——布条的退浆后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8
..(B.1)
L,一试样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W.—试样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g1--布条的退浆前质量,单位为克(g)。FZ/T13053—202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