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FZ/T 98003-2017电子清纱器
FZ/T 98003-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98003-2017

中文名称:电子清纱器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Electronic yarn clearing installatio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7-04-12

实施日期:2017-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电子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机械>>59.120.20络纱机器和设备

中标分类号:纺织>>纺织机械与器具>>W92纺织机械用电气与自动化控制装置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FZ/T 98003-200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21.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归云科、赵关红、段凤丽、邵松娟、赵利、李增润、邵卫在、马洪庆、周锦碚、顾仁、胡革明、汤小平、杨刚亮

起草单位: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乌斯特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长风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陕西五环集团股份公司、常州宏大电气有限公司、江苏圣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能立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清纱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与纺织机械配套使用的光电式电子清纱器、电容式电子清纱器和光电电容式电子清纱器。


标准图片预览

FZ/T 98003-2017电子清纱器
FZ/T 98003-2017电子清纱器
FZ/T 98003-2017电子清纱器
FZ/T 98003-2017电子清纱器
FZ/T 98003-2017电子清纱器

标准内容

ICS59.1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98003—2017
代替FZ/T98003—2009
电子清纱器
Electronic yarn clearing installation2017-04-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电子清纱器
FZ/T98003—201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www.spc.org.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17年8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2-31724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产品的组成及分类
制造质量
5.1.4接线
5.1.5操作与维修
5.2电气安全性
保护接地
绝缘电阻
耐电压强度
电源适应能力
功能要求
性能要求
转换特性
检测灵敏度
信噪比
波谱图
链状纱疵
留头长度
切刀机构寿命
清纱工艺考核指标
电磁兼容性
环境适用性
可靠性
试验方法
制造质量的检验
电气安全性试验
保护试验
功能试验
FZ/T98003—2017
FZ/T98003—2017
6.6性能试验
转换特性试验
检测灵敏度试验
信噪比试验
波谱图
切刀机构寿命试验
清纱工艺考核指标试验
留头长度
链状纱疵
电磁兼容性试验
环境适应性试验
温度试验
湿度试验
振动试验
自由跌落
可靠性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定型试验
型式检验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试验条件
电子清纱器工艺性能指标考核试验方法试验工艺性能指标
短粗节通道
长粗节通道
细节通道
短粗节纱疵目测检验方法
目测法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FZ/T98003—2017
本标准是对FZ/T98003—2009《电子清纱器》的修订,与FZ/T98003—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范围和术语中删除了“数字式清纱器”;对引用文件进行修改(见第2章);增加了名词术语“动态功能”(3.2);增加了名词术语“波谱图”(3.3);增加了名词术语“链状纱疵”(3.4);对产品分类重新进行界定(4);删除了原标准“清纱器按处理方式分类”(FZ/T98003一2009中4.3);对第5章技术要求进行重新编排(5);删除了原标准环境条件(FZ/T98003一2009中5.1);增加了“外观、标记、颜色、接线、操作和维护”等制造质量要求(5.1)及试验方法(6.2);电气安全性增加了“电源适应能力”要求(5.2.4)和试验方法(6.3.4);增加了“保护”(5.3)和试验方法(6.4);增加了“功能要求”(5.4)和试验方法(6.5);增加了对“波谱图”的要求(5.5.4)和波谱图测试方法(6.6.4);增加了对“链状纱疵清除效率大于80%”的要求(5.5.5)和链状纱疵测试方法(见6.6.8);对“应切除纱疵与实际切断点之间的距离≤50cm”提高到“≤40cm”(5.5.6);对电磁兼容性要求进行了修改(5.6);增加了“浪涌(冲击)抗扰度”(5.6.4)和试验方法(6.7.4);修改了温度试验条件(6.8.1);修改了检验规则,增加了定型试验(7.1);增加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表格(7.1);增加了定型试验规则(7.3),修改了型式检验规则(7.4);增加贮存周期(8.4);
修改了附录A,增加了试验工艺性能指标(A.2.1)。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织机械电气系统分技术委员会(SAC/TC231/SC1)专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乌斯特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长风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陕西五环集团股份公司、常州宏大电气有限公司、江苏圣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归云科、赵关红、段凤丽、邵松娟、赵利、李增润、邵卫在、马洪庆、周锦碚、顾仁、胡革明、汤小平、杨刚亮,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98003—1994;
—FZ/T 98003—2009。
1范围
电子清纱器
FZ/T 98003—2017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清纱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与纺织机械配套使用的光电式电子清纱器、电容式电子清纱器和光电电容式电子清纱器(以上简称清纱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1
GB/T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2423.2
GB/T2423.3
GB/T2423.8
GB/T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5226.1—2008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1463
GB/T17626.2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4
GB/T17626.5
GB/T 17626.11
FZ/T01050
FZ/T9005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纺织机械仪器仪表产品包装
FZ/T900743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
FZ/T 90089.1
纺织机械铭牌型式、尺寸及技术要求纺织机械铭牌内容
FZ/T90089.2
FZ/T91006
FZ/T99016
FZ/T99017
FZ/T99018
3术语和定义
纺织机械镀覆和化学处理
纺织机械电气控制系统
保护联结电路连续性试验规范
纺织机械电气控制系统
纺织机械电气控制系统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static functions
静态功能
绝缘电阻试验规范
耐压试验规范
纱线从静止到正常运行速度之间的状态称为静态。在静态下具有的检测清除功能为静态功能FZ/T98003—2017
动态功能dynamicfunction
纱线正常运行的状态称为动态。在动态下具有的检测清除功能为动态功能,3.3
波谱图
wavespectrogram
纱线线密度变化的频率域表示方法之一,图的纵坐标(线性)为周期性不匀的相对平均幅度值,图的横坐标(对数)对应周期性不匀的波长,并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频道。3.4
链状纱疵
chainyarndefects
是指在平纱上产生的幅度、长度较小的周期性纱疵。4产品的组成及分类
清纱器一般由检测单元、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与设备接口单元、通讯接口等部分组成。4.1
4.2清纱器按检测方式分类:光电式、电容式、光电电容一体式等。4.3适应纱支范围:5tex~120tex。4.4清纱器清除的纱疵类别:棉结、短粗节、长粗节、细节、链状纱疵、异性(异质、异色)纤维等。4.5
纱疵的分级应符合FZ/T01050的规定,或按国际通用的规定,5要求
制造质量
5.1.1外观
清纱器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表漆层、电镀、发黑应符合FZ/T90074和FZ/T91006的要求。表面应光洁、色泽应一致,不应有裂痕、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污染、锈蚀,紧固件无松动。塑料件无起泡、开裂、变形现象。
5.1.2标记
清纱器上的开关、指示灯、按钮(按键)等应有表示功能的标记,且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可采用图形符号与文字并用的形式。
5.1.3颜色
清纱器上的开关、指示灯、按钮(按键)的颜色应符合GB5226.1一2008中第10章的规定。5.1.4接线
清纱器与主机连接导线和电缆应符合GB5226.1一2008中第11章的规定,配线技术应符合GB5226.1一2008中第13章的规定。5.1.5操作与维修
清纱器设计与安装应便于操作和维修、2
5.2电气安全性
保护接地
FZ/T98003—2017
清纱器应具有保护接地端子,并有或PE标志,保护连接应符合GB5226.1一2008中第8章的要求。保护联结电路连续性应符合GB5226.1一2008中8.2.3的规定。5.2.2绝缘电阻
清纱器经受恒定湿热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2MQ2。5.2.3耐电压强度
清纱器应进行耐电压强度试验,试验中不得有击穿和飞弧现象。5.2.4电源适应能力
在交流电源电压(220士22)V,频率(50士1)Hz的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或根据主机要求提供电源。
5.3保护
清纱器应设置欠电压、过电压保护,功能故障保护,短路保护等。5.4功能要求bZxz.net
清纱器应具有自动、手动操作功能,参数设定功能、自诊断功能、安全保护功能和报警显示等功能。清纱功能应正常。
5性能要求
5.5.1转换特性
转换特性线性相对误差≤8.00%。5.5.2检测灵敏度
检测灵敏度相对误差≤8.00%。
5.5.3信噪比
信噪比SNR≥20.00dB。
5.5.4波谱图
所得到的波谱图应位于标准信号发生器所选定的波长区域内(适用于具有波谱功能清纱器)5.5.5链状纱疵
链状纱疵清除效率不小于80%(适用于具有链状纱疵清除功能清纱器)。5.5.6留头长度
应切除纱疵与实际切断点之间的距离≤40cm3
FZ/T98003—2017
切刀机构寿命
切刀机构寿命试验应不小于50万次5.5.8
:清纱工艺考核指标
见表1。
表1工艺考核指标
正切率A
清除效率6
品质因数Q
正切率不一致系数KA
清除效率不一致系数K。
电磁兼容性
可耐受8kV静电压干扰。
短粗节
可承受1kV5kHz的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可承受10ms的电源短时中断干扰。可承受1kV(开路电压)浪涌(冲击)干扰。环境适用性
应按GB/T2423.1和GB/T2423.2的要求进行温度试验应按GB/T2423.3的要求进行湿度试验应按GB/T2423.10的要求进行振动试验,应按GB/T2423.8的要求进行自由跌落试验,可靠性
长粗节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检测放大单元>15000h,控制箱>8000h。试验方法
见表2。
检具名称
兆欧表
耐压试验仪
数字万用表
信号发生器
切刀机构寿命试验装置
制造质量的检验
表2检具
规格型号及精度等级
直流500V
0~5000V、50Hz
四位半
正弦波频率范围:1Hz~300Hz
FZ/T 98003—2017
光电式电子清纱器采用直径误差小于5%的金属丝作为试样,由不同直径金属丝与不同号数的纱线相对应。电容式电子清纱器采用直径均勾的化学纤维作为试样,由不同线密度或根数的化学纤维与不同号数的纱线相对应制造质量(5.1)用目测、手感及其必要的手段进行检查。6.3电气安全性试验
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5.2.1)按照FZ/T99016进行试验。绝缘电阻(5.2.2)按照FZ/T99017进行试验。6.3.2
耐电压强度(5.2.3)按照FZ/T99018进行试验。若干
电源适应能力(5.2.4),按表3进行试验,每种组合条件下试验持续时间不小于15min,试验时电6.3.4
子清纱器应运行正常。
表3电源适用能力试验条件
电压/V
保护试验
频率/Hz
电压/V
频率/Hz
6.4.1电压或欠电压保护(5.3):在电源输人端处接人一个可调电源,调节可调电源的输入电压,使其高于或低于工作允许电压,直至出现过电压或欠电压保护。6.4.2功能故障保护(5.3):清纱器在正常工作时,突然复位、热插拔、掉电,清纱器应能得到保护。6.4.3短路保护(5.3):清纱器在正常工作时,使其任意两相相线之间突然短路直至出现短路保护。6.5功能试验
试验方法由制造厂在该产品的技术条件中规定,对其各项功能(5.4)逐项进行测试。正常运行中,检测槽中放人双纱时,切刀能立即动作。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